民小编说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锡市以“未来科学家”“未来工程师”培养为主题,系统设计了中小学工程教育体系,开辟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赛道,一起来看他们的做法。
江苏省无锡市以培育“未来卓越工程师”核心素养为引领,通过多样化育人模式为“双减”赋能增效,着眼全局、面向未来,探索构建各学段衔接贯通、各方面协同联动、全社会一体推进的工程教育新格局,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赛道,着力培养“未来工程师”“未来科学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统筹谋划,
高位设计中小学工程教育体系
坚持统筹谋划,以高站位、高定位,围绕“未来科学家”“未来工程师”培养,系统设计中小学工程教育体系。
无锡市政府出台《无锡市关于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指导意见》,将中小学工程教育纳入市委市政府2023年重点工作。市教育局将中小学工程教育列入2023年“双百项目”攻坚行动,建立工程教育评价体系,研制《无锡市中小学工程教育学业质量标准》,设立工程教育重要赛事、创新奖项;制定《中小学工程教育专用学习环境建设标准》,分层分类明确工程教育学习空间的基本功能与装备条件,精心打造“节点教室、枢纽教室、中心教室”三级学习空间;构建以培育“未来工程师”为核心素养的中小学工程教育体系,明确到2035年打造优质课程20个、教育基地30个、重点学校50所。
02
深入践行,
放大“模范生”乘数效应
工程教育离不开系统的课程建设支撑。自2009年启动STEM教育工程以来,无锡各校围绕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在建立跨学科整合模式课程上进行了深入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实践案例。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与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余所名校合作开发智能制造等13门工程教育课程,“华科·锡中”工程班已连续招生两届;江苏省天一中学等优质高中与同济大学、康明斯公司等名校名企共建创新实验室,探索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无锡市江南中学与东南大学签订“初中生工程思维发展与培养研究”协议,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开发项目型科技课程,构建校本化工程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创造性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儿童参与周边建筑改造项目,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
一系列生动实践为推进工程教育项目化研究提供了样本。无锡还将开发推广工程教育精品课程和教学案例,进一步扩大辐射效应。
03
创新路径,
铺设教师专业成长“快车道”
培养一支工程教育骨干队伍,是构建具有无锡特色的新时代中小学工程教育体系的基础。无锡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工程教育“软实力”:与知名高校合作成立无锡市中小学工程教育专家委员会,发挥工程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智库支撑作用;开展“十百千”工程教育师资培育行动,联合10所全国一流工科院校为100所中小学培养1000名工程教育教师,建立教师教学能力长效培养机制;发挥市中小学博士研习基地作用,深入开展工程教育创新团队和项目化研究;依托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所,开发推广工程教育精品课程和教学案例,提高全市工程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04
聚势谋远,
以科教之“钥”激涌创新发展动能
筑优校园主阵地的同时,无锡坚持走出去、联起来,放大工程教育效应。
推动成立“全国中小学工程教育联盟”,合作开展工程教育实践,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新范式;举办全国首届高中工程教育太湖论坛,邀请李培根、丁汉等院士参加主题论坛,共话工程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并发布高中工程教育太湖论坛倡议书;联合成立无锡市中小学工程教育专家委员会,组建无锡市中小学卓越工程师培育专家库,吸引技术过硬的卓越工程师、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精湛员工等参与工程教育;发挥国家级“双新”示范区引领作用,设立工程教育高中实验班,强化工程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合作高校设立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无锡工程班”。
构建各学段衔接贯通、各方面协同联动、全社会一体推进的工程教育新格局,不仅积极回应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要求,也为无锡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蓄能添力,多渠道助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局供稿
微信编辑|谭希、实习生 张璐瑶